您好,欢迎来到大米供销平台 !会员登录|立即注册 VIP服务 |设为首页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热点资讯 » 正文

种水稻不赚钱了?如何使收益最大化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1-11-26  浏览次数:68
核心提示:  今年的水稻价格是真让农民忐忑不安 。  20几年前正值全面推广水稻种植保障口粮安全自给时,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:有仇不用报,劝他种水稻。何来
   今年的水稻价格是真让农民忐忑不安 。

  20几年前正值全面推广水稻种植保障口粮安全自给时,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:“有仇不用报,劝他种水稻”。何来此言,因为那时水稻管理水平不高,品种少抗性差,单产不高而且水稻售价又低。政府鼓励种水稻,可农民又年年赚不到钱,有很多赔了本钱又欠一堆带腿的钱,种水稻本钱大,赔头也大,种一年得好几年能缓过来。早种水稻的赔怕了,后种的胆大的赶上的国家各项惠农好政策,水稻种植户赚钱了,而且收入颇丰。

  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,水稻产业迅速发展,尤其东北地区寒地粳稻。品种上由圆粒到长粒、由普通型到香型;栽培模式上由人工撒种、抛秧、旱育稀植摆栽到智能催芽旱育机插机收全程机械化管理;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单产由几百斤到几千斤;政策上由取消各种税赋到发放粮食综合补贴、种植者补贴、调节性补贴等等。可以说,水稻产业的发展是划时代性的。

  水稻生产保住了口粮,农民却没有守住辛勤耕耘应获得的利益。1.55元/斤(三等)的保护价保护了农民利益,1.3元/斤(三等)的托市价,如何保障农民一年辛苦付出。农药、化肥、农机、、油料、人工哪一样不涨,哪个农民的粮是自已送到粮库的,实际是要比托市价低2一5分/斤。

  2021年是水稻种植户非常难熬的一年,尤其种植大户、租赁土地户。在本钱大、成本高、农业生产资料普遍上涨的情况下,托市价与去年保持不变,稻谷上涨渺茫。今年稻谷优质却体现不出价格优势,高产却占有绝对优势。东北大雪又是雪上加霜,运输困难,仓储困难。雪后气温不降反升,又增加不少储运难度。

  如何保住农民既得利益,提高产粮积极性,保障口粮安全,使农民收益最大化?

  土地流转是社会趋势,也是现代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的方向。尤其是代表靶标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、种植合作社及社会团体等。大家都清楚,目前众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社会团体有多少是名存实亡,有多少获得政策却对农业规模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,相反是种地大户在承担中国农业发展之路负重前行而任重道坎。恰恰是踏踏实实耕耘辛辛苦苦劳作的大户不知所措,在农业生产中多年积累、栉风沐雨前行,发展成规模大户投入巨大财力、精力、物力、人力,却无法抵御粮价低迷带来生产效益下降。同时还有物价人工上涨、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成本提高和损夫。

  一是种粮大户也仅是相对言,绝大部分没有农业链延伸。只产粮不产米,没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力量支持其打造农业这条产业链,增加农产品附加值,省去粮贩米企中间赚取利润,体现优质优价,参与市场,获取终端利润。

  二是种地大户或是普通户,在农业生产中风险完全由自已承担。即便歉收稻谷价格和大米等价格与农户是无关的,歉收了会赔钱,丰收了又不保准赚到钱。能否建立一种与市场风险共担的机制,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。“”藏粮于地,藏粮于技”促进产粮积极性,保粮稳价重要,农业生产利益分配同样重要。保障中国饭碗仓圆碗满,口粮不会绝对市场化,宏观调控也不会绝对化,在信息化、国际化的今天,在结构不断调整中,粮食要安全化,农业更要效益化,持续健康协调效益向前发展。去伪留真,去虚务实。

  三是耕地有限,气候异常,产量有限。政府对大棚房等土地非粮化的治理,守住18亿亩耕地,我们的“三大主粮”并不富裕,多年的耕耘,连年的丰产才换来库存的充盈。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”。“光盘行动”是对农民奉献、社会发展的一种贡献。每年1.35亿吨上下的小麦产量和2.2亿吨左右的水稻产量,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小麦和水稻生产国;2.6亿吨玉米产量,仅次于美国,位居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、水稻生产国,第二大玉米生产国,仍要从国外进口大量谷物及大豆、杂粮等。排除国际因素、商品调剂外,依然存在部分品种阶段性产不足需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广告服务
主办单位:四川嘉禾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
蜀ICP备2021012182号


川公网安备 511921020001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