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大米供销平台 !会员登录|立即注册 VIP服务 |设为首页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热点资讯 » 正文

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2-10-08  浏览次数:116
核心提示:  国无农不稳,民无粮不安,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。近年来,王益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
   国无农不稳,民无粮不安,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。近年来,王益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,粮食生产交出一份精彩答卷。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,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。

  丰收时节,王益区黄堡镇连片平整的庄稼地里,大型农用机械来回穿梭,有条不紊地进行田间作业,润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刘增社驾驶新式联合收割机作业,不到1小时就割完30亩麦子,损失率不到1%。回忆收割时的情景,刘增社仍历历在目,“每年收粮都是大活儿,要保证抢收到位,颗粒归仓,不然突然遇到下雨天,就全完了。以前那个机器效率不行,收得慢,今年换了新机器,人干起活来又快又轻松。”

  今年开春,润康农机专业合作社新添了6台收割机和2台深松机,在10天时间内可将合作社5000多亩粮田收割完成,还可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的麦苗播种、农田翻耕等社会化服务。农机保有量越来越高,倒逼“麦客”服务质量改善。“以往活多收割机少,属于卖方市场,麦茬留得到膝盖;现在收割机过剩,麦茬留得越来越低,只到脚踝。”刘增社说。

  王益区为实现藏粮于技,机械化促增粮,持续加大农机合作社扶持力度,坚持农机农艺融合、良种良法配套,推动农业机械化、经营规模化、生产绿色化,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。

  同时,王益区拿出真金白银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热情,各项种粮补贴政策不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,也更加坚定了大家抢抓农时,勤种地、种好地、多增收的信心。

  “今年收的‘铜麦六号’很争气,长得非常饱满,收割时还有政府补贴,收入全归我自个儿了。”黄堡镇文明塬村村民席英江高兴地说。王益区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,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,保障农民种粮收益。 尤其在今年“夏收”工作中,党员干部下沉一线,开展“三夏”巡查工作,协助做好夏收信息统计、机具调度、机收减损、灾害预防等工作,现场解决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。

 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种子和耕地。种子作为农业的“芯片”,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,王益区大力实施种业提升行动,充分发挥“铜麦六号”种子优势,在种质资源、良种繁育、技术推广环节上下足功夫。同时,积极推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,培育发展高效粮食种植产业带,进一步提高“铜麦六号”单产和良种覆盖率及品质,扩大生产面积,抓好“铜麦6号”示范推广2万亩,全力打造“铜麦6号”示范基地。

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王益区牢固树立“农田就是农田,而且必须是良田,良田要真正种粮”的理念,整治耕地撂荒。目前,全区拥有耕地面积7.93万亩,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.02万亩和粮食生产功能区4万亩,坚决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。

  如今,田成方,渠相通,路相连,旱能灌,涝能排,机可耕……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为王益区农业带来新的变革,也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。王益区坚持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,扎实推进“三农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,农业生产稳中有进,粮食生产再创新高,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体现新担当、实现新突破、展现新作为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广告服务
主办单位:四川嘉禾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
蜀ICP备2021012182号


川公网安备 51192102000166号